当劳动者遇见“影子股东” ,6万元欠薪背后的“猫鼠游戏”
2025-04-16 18:23:2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王辉 | 作者:李文科 | 点击量:7750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李文科)张家界某旅行社的玻璃门上,“诚信经营”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。门外,易某攥着刚收到的5万元现金,指尖微微发抖:“我以为打赢官司就够了,没想到让他们掏钱比登山还难。”

近日,永定区人民法院秉持着“如我在执”的理念,精准研判、雷霆执行,成功执结一起用人单位恶意转移股权逃避债务的劳动争议案件。

该案从劳动仲裁到二审终审,历时366天的拉锯战,不仅撕开了一家企业的“画皮”,更见证了司法利剑如何刺破规避执行的暗影。

案情回顾:

劳动者维权遇“空壳”陷阱

2023年9月,易某入职张家界某旅行社,从事网络客服工作。然而,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长期克扣提成、底薪及加班工资,更在其提出离职后单方面违法解除劳动关系。

2024年8月,易某诉至法院,要求公司支付提成、双倍工资、加班费等共计9.4万元。经两级法院审理,判决某旅行社支付易某欠薪、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及加班工资等共计6.7万元。

“公司股权突然变更,新股东是个70岁的老人?”区法院执行法官盯着工商登记信息皱眉。2024年11月14日,二审判决生效仅3天,该旅行社法人屈某夫妇便将全部股权无偿转让给年近七旬、无经营能力的大伯张某,并上演“金蝉脱壳”,试图以“空壳公司”逃避债务。

破局之道:

抽丝剥茧锁定“恶意逃债”

面对被执行人“换壳”伎俩,区法院迅速调整策略,使用穿透式调查,调取公司银行流水、股权变更记录,发现股权转让时间与二审判决生效仅隔3日,且受让人张某对公司经营一无所知,干警询问公司业务、财务主管,后证实屈某夫妇仍为实际控制人,股权转让系亲属间无偿操作。

执行局干警采取联动威慑向屈某发出《预处罚告知书》,明确其行为已涉嫌拒执犯罪,并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。在“列入失信名单+刑事追责”双重压力下,屈某夫妇最终主动联系法院,与易某达成和解协议,当场支付5万元,余款分期履行。

法治的微光,

终将刺破规避执行的暗影

营商环境“正本清源”。区法院严惩企业恶意避债行为,警示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,推动构建“不敢赖、不能赖”的法治化营商环境,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亮出司法利剑,既为劳动者撑腰,也为诚信经营立规。此案的圆满执结,正是“司法为民”初心的生动写照,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
“小”案件服务“大”民生。下一步,永定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把“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益”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,加大涉欠薪案件执行力度,对规避执行重拳出击,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,及时将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,让劳动者在每一起劳动权益保障案件中感受到法治的力度与温度。

责编:王辉

一审:曾金春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